盟略心理专业班联动催眠学组——《玲芽之旅》观影活动
时间:2023-04-24 来源:催眠与心理健康专委会 浏览数:4366
时间:2023-04-24浏览数:4366

2023年4月19日,成都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催眠与心理健康专委会组织系统式催眠学习专业班学员观看了今日热映的电影《铃芽之旅》,并在专委会主任刘瑞峰老师和秘书长王洲兰的带领下,对影片中的各种画面和片段进行了心理学解读和分享,学员们在热烈的交流讨论中,加深了对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自身咨询实践工作的结合理解。

对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门”,大家谈到“门”的多个象征意义,如通道,可以到另一个世界,或许是新的世界,可以成长,但我们对陌生也会恐惧,或许也是回溯通道,就可以借此回到创伤发生的原初场景,这也是催眠咨询做深度自我疗愈的时刻。“门”还可以象征控制感和主动性,从是否跨入或者跨出“门”来体现,可以反应自主的选择和主动性。“门”或许也是压抑的记忆,影片中的“门”都在废墟之中,仿佛象征门后的记忆是被压抑在过去,但潜意识中被压抑的内容并没有消失,会在我们没有觉察的时刻影响当下的情绪。“门”可能也象征着禁忌,有些“门”不能随意进入,我们必须找对属于自己的门。就好像影片中玲芽在摩天轮上看到的“门”,带着幻想和诱惑,贸然进入有生命危险。

大家对客体关系也做了较多讨论,三角凳是妈妈送给铃芽的生日礼物,也是妈妈的遗物,是重要的过渡客体。之后草太和凳子的融合,象征着草太开始成为玲芽的重要客体,到最后草太和三角凳分开,玲芽完成了从过渡客体向真实关系中的客体转移。影片中,玲芽在旅途中遇到了很多友好的人,也发展了很多良好的关系,这些都是一个人的人际支持系统。

在“关系”的讨论中,大家更深入讨论了玲芽和姨妈的关系。类似母女关系,但又不是母女关系。所以一方面玲芽始终处于“母亲缺失”的状态,但另一方面又感到类似“母亲的束缚”。两人的矛盾爆发在回故乡的路上,两人互相向对方说出伤害性的语言,此时大臣和左大臣也龇牙咧嘴,很具体的形象象征着两人的攻击性和恨意。大家从克莱因的分裂投射心位理论出发,理解了母女关系中,母亲承认自己对孩子的恨的重要性。一个女人成为母亲,需要哀悼少女身份的丧失,如果否认这一点,就会把对孩子的恨分裂投射到孩子身上,就会认为孩子在迫害自己,反而会严重影响亲子关系。只有承认这一点,并哀悼这部分,才能走到克莱因说的抑郁心位,成为更好的妈妈。

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关于“创伤”,可以说这是铃芽之旅,也是创伤修复之旅。每一扇“门”后面都是很多创伤,象征灾难的蚓厄是创伤引发的巨大负面情绪,闭门师草太仿佛是咨询师,找到创伤的原初场景,倾听声音,然后修复闭合。这个过程就完成了转化,蚓厄于是转化为五彩甘露。就像施琪嘉老师说的,“创伤在我们身上留下缝隙,但也正是这些缝隙,成为光照进来的地方”。

正如科胡特说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恰到好处的挫折”,一个被养育的太过完美的孩子,是没有空间去发展自我的。玲芽的旅行,是一次创伤修复之旅,这个过程中“钥匙”交到了她手上,象征着铃芽得到了成长,已经把疗愈的力量内化,成为自己的力量,变得越来越能够靠自己来解决问题。

此外,专委会还组织参加活动的学员彼此介绍,互相赠送饱含心理学寓意的小礼品。心理学学习道路彼此相伴,不孤单,也可以走得更远。

观影、讨论、交友,大家表现专委会的活动收获满满,意犹未尽,是一次身心都得到成长的心理学之旅。